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慧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37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但要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耗气。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肺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节情绪

秋季万物沉寂,难免有悲秋的情怀。此时应该培养乐观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享受秋季的开阔和凉爽。

调节饮食

暑气消退食欲增强,但此时更要注意饮食,以免伤肠胃。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多食芝麻、糯米、蜂蜜、甘蔗等。

另外要“少辛增酸”,少吃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等酸味食物。

慎食瓜果

夏天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用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预防秋燥

秋天容易虚火上延,燥易伤肺,津液不足,津亏液少。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多食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食物。

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分虚实。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不宜补。

还要注意适量进补,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如乌骨鸡、猪肺、核桃、藕等。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中药调护

食补配伍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沙参、麦冬、川贝、胖大海等。平素阴虚之人,可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88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的相关文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季养阴防燥三大措施

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连日的秋雨落下,气温逐渐降低。秋意来临,人们的身体好像还没适应季节的转变,要闹一下“情绪”,一些胃肠疾病开始悄悄“找上门”来。专家指出,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远离...

初秋不适五对策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和调理。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

秋季进补冬虫夏草不可乱吃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冬虫夏草到底...

长夏之季 如何合理除湿健脾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湿为长夏(夏秋之交)主气。此时节,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