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三两事,养生不是两三天

慧百科3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68

  秋季养生误区之一:以前的中医养生里都讲到了进入秋季要多吃梨。现代人不适合这么做。因为古代人在夏天感受酷热,肺热,立秋以后人体之气随天地之气开始向内收敛,把热都包在里面,吃梨可以把这些热清去,以免灼伤肺阴。现代人夏天生活在空调下,没有这个热,立秋以后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所以不要再吃梨了。

  秋季养生误区之二:吃水果蜂蜜燕窝海参等润秋燥,基本是反向做功。有些人到秋天以后,出现皮肤干燥,脱皮,起屑,有的还出现便秘,这实际是因为人体之气随天地之气入秋以后开始向内收敛,肺的宣发功能减弱肃降功能加强,人体脾胃吸收的水分无法运送到全身而出现的。上述所谓润秋燥的方法会加强肺的肃降功能,使皮肤等地方更加缺水。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增强肺的宣发功能。比如做圈圈操,凉燥喝散寒茶,祛痰茶,吃通宣理肺丸、杏苏颗粒等;兼有热邪的温燥,喝馨口茶。

  秋季养生误区三:现在的很多养生知识每每在一个节气来临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这个节气应该吃些什么做些什么。比如立秋应该怎么怎么做。秋季养生不是立秋这天怎么怎么做,而是整个秋天,人应该如何顺应自然,应该做哪些合适的事情。养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是一个贯穿生命始终的事情。以为可以投机取巧就是自欺欺人。

秋季养生三两事,养生不是两三天  秋季养生 第1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4641.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三两事,养生不是两三天” 的相关文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冻”要适度 切忌太盲目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眼下,天气变凉,有些人坚持按照“春捂秋冻”的做法,结果却出现了问题。 怎样科学理解“秋冻” 所谓“秋冻”,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

深秋养生四大要领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感等。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

茶粥加松子 安稳度晚秋

中医认为,松子性味甘、温,入肝、肺、大肠经,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虚,润肠通便之功,为中老年临床常用的滋补强壮药物,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神经衰弱、头晕眼花等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松子性味甘、温,入肝、肺、大肠经,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虚,润肠通便之功,为中老年临床常用的滋补强壮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