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湿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湿郁是以精神抑郁,倦怠乏力,胸闷痰多,四肢沉重,食欲不振,或见浮肿为主要特征的病证。那么湿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湿郁是以精神抑郁,倦怠乏力,胸闷痰多,四肢沉重,食欲不振,或见浮肿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其主要病因病机多由脾气郁结或肝气犯脾所致的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或气滞湿阻,聚湿生痰而成郁,痰气郁结,湿易停留,湿浊不化而成。《医学正传》曰:“或七情之抑遇,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佛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痰,”治疗上以开郁祛湿,健脾化痰为基本原则,现代医学的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辨证治疗】

1.湿郁气滯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嗳气,善叹息,舌苔白腻,脉弦滑,立法:理气开郁,祛湿健脾。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苍术、茯苓。

加减:腹胀甚者:加香附、佛手片;胸闷菩白膩重者·加全瓜蒌,蔻仁。

2.湿热中阻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口苦口粘,口渴不欲饮,尿赤,或面目肌肤发黄,或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苔黄腻,脉襦数,立法:清热化湿开郁。

主方:连朴饮(《霍乱论》),加蔻仁、藿香。

加减:热甚者,加黄芩、山栀;口苦甚者,加柴胡;脘腹痞闷甚者,加全瓜蒌;呕恶厌食甚者,加苏叶、生姜、鸡内金。

3.脾虚湿阻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面色菱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纳谷不馨,厌食油腻,大便溏泄或泄泻,舌淡胖,苔薄腻·脉濡细。

立法:健脾化湿开郁。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加减:大便溏泄甚者,加苍术、乌药、蔻仁;食纳不香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4.寒湿困脾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脘腹闷胀,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口谈不渴,妝痛溏泄,头重如裹,身重或肿,苔白腻,脉漂缓。

立法:温中化湿开郁,

主方:实脾饮(《济生方》)合胃苓汤(《丹溪心法》),加减:胸闷,身重,苔白腻者,加全瓜蒌、蔻仁: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加黄连、苏叶,生姜;腹痛溏泄甚者,加白芍、荧实、苍术。

5.心牌两虚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便溏神疲,舌淡.脉细弱。

立法:补益心脾开郁.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加川楝子、柴胡。

加减:偏气虚纳差者,加黄芪.砂仁、鸡内金;失眠健忘甚者,加柏子仁、夜交藤。

【其它疗法】

1.针法

取穴: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气海、足三里、水分、阴陵泉、三阴交,刺法:每次取3~5穴,用毫针施泻法或平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针

取穴:牌、肾、胃、脑、膀胱、腹。每次选2~3穴.双侧中等刺激.隔日1次。

【文献参考】

谓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丹溪心法·六郁))。

【调护、禁忌】

1.精神调摄最为重要,适当做气功,打太极攀等体育锻炼。

2.湿郁治则除理气开郁外,应加除湿之法,或芳香化湿,或苦温燥湿.或淡渗利湿,不必妄加补虚之品:.以脾虚为主,当健脾化湿并举。3.湿从寒化,伤及脾阳,当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湿以热化,伤及胃阴,当选用养阴药与化湿药配伍,以清热化湿而不伤阴.生津养阴而不助湿为原则。4.治湿用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可使湿邪得以透达.脾运得以健旺。

5.祛湿药多辛温香燥,甘淡滲.最易耗伤阴液,故对阴虚津亏,虽有湿邪也不宜过用。

【西医诊断参考】

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参见“百合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691.html

分享给朋友:

“湿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的相关文章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枸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滋补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大,很多人都喜欢用枸杞泡水喝。有补肾、明目的功效。对于男性来说,长期喝枸杞子茶还可以强身健体。含有的多糖能够对我们的肝肾起到非常不错的保护作用,所以常喝枸杞茶,肾脏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对于养生,一言概之 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认为的,一说《黄帝内经》,大家都很推崇,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医经典,《内经》中有几句话如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中医养生有用吗?

有些人自认对待中医比较客观的中立派认为,中医对急病重症存在不足,但在慢性病和养生方面还是很有用的。毕竟急病重症需要立竿见影的救命效果,比较容易验证,慢性病和保健养生耗时较长,靠人主观感觉就不那么容易区分是否有效了。 其实不管是急病还是慢病,还是长时间的总体状况,现代医学都有一整套衡量和评价的方法,总...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