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中医人体升降气机理论详解_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什么?

慧百科1周前 (09-15)中医养生8

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中医学认为,脾胃若伤百病由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中医学认为,脾胃若伤百病由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气机郁滞,升降童塞的病证需用升降气机的治法,而采用升浮与沉降的药物参合配方。但气机郁滞多见于肺气壅滞、肝肺之气升降乖戾、脾胃升降失常和大肠腑气不通等,而治疗当分别采用升降肺气、升降脾胃、升降肝肺和通降腑气的治法,这4种治法的具体选药配方是不同的。

升降肺气,升是指宣通肺气,降是指肃降肺气,这是针对肺气郁滞而设,常用于咳喘、胸闷等症。

这是因为肺气,外与皮毛相合,内与大肠相表里,主宜发和肃降。一旦肺气被外邪或寒热痰湿所郁滞,则出现咳嗽、胸闷等症,故治疗当针对肺气郁滞的表里寒热痰湿之不同,分别选用宣散肺气和降泄肺气的药物配伍组方治之。具体药物配伍有黄配杏仁、紫苏配杏仁、枯梗配杏仁、麻黄配石膏、桔梗配枳壳、紫苏配厚朴、白果配麻黄等等。这些药对在配方中常常用到。如感冒风邪而鼻塞,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而咳嗽痰多,胸满气短,以麻黄、生姜与杏仁配伍,以宜肺降气解表,方如三拗汤;若风寒犯肺而咳喘痰鸣,咯痰不利,以麻黄配桑白皮、紫苏子、杏仁、陈皮,以宣肺降气解表祛痰,方如华益散;若风温袭肺而咳嗽身热,以桑叶、菊花、薄荷与桔梗、杏仁相配,前者清散风热,后者宣降肺气,合成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剂,方如桑菊饮;若热壅于肺而身热,咳喘气急,鼻煽,以麻黄与杏仁、石膏为伍,以宣泄清降肺气面平喘,方如麻杏甘石汤;若“寒包火”的咳嗽音哑,以麻黄、生姜与杏仁、射干、半夏、五味子相配,既有宣肺祛痰,降气止咳作用,又有防止肺气耗散的作用,方如射干麻黄汤;若燥邪袭肺而咳嗽,属凉燥袭肺,肺失宣降而咳嗽痰稀,鼻塞者,以紫苏叶、前胡、枯梗与杏仁枳壳、橘皮、半夏配伍,既能轻轻宜散燥邪,化痰止咳,又能宜降肺气,方如杏苏散;属温袭肺而干咳无痰者,以香豉与桑叶、杏仁等相配,以清宜温燥,宜降肺气而止咳,方如桑杏汤;若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而咳嗽哮喘,痰黄质稠量多,则以黄与白果、苏子、杏仁、半夏等配伍,既能宜降肺气,祛痰平喘,又可防止肺气之耗散,方如定喘汤;若痰涎塞肺,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而为风寒诱发者,以生姜、苏叶与半夏、厚朴、前胡、苏子等相配,以宜降肺气,祛痰平喘咳,兼肾不纳气者,再加肉桂、当归以温纳肾气,方如苏子降气汤。

以上所述的用宜降肺气法以指导选药组方,应根据具体病情,以调整升浮药与沉降药的主次轻重,或以升散为主,或以沉降为主,用量或重用升浮药,或重用沉降药。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取得较好疗效。同时也应做到“升浮而不亢,沉降而不寂,太升浮则气外越,肺气耗散,太沉降则气下陷,邪气深入”。

升降肝,主要用于胁痛,咳嗽,咳引胁痛甚,并见寒热往来者。此因胁为肝胆之分,胁下两旁又为阴阳升降之道路,肝肺气郁,气机升降乖戾,故而见到上述症状。治宜升引肝胆清阳,泄降肺气。以升发肝胆之品与泄降肺气之药配伍组方,前者有柴胡、川芎、青葱管、白蒺藜、橘叶等;后者有枳壳、枳实、旋复花、枇杷叶、贝母等。如治肝郁不达,气郁化火,上逆犯肺,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而略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涎凝结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者。以青皮、柴胡、郁金、丝瓜络与桑白皮、橘皮黄芩等配伍组方,以疏肝降肺,清火止咳,方如加减泻白散加减。又如治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喜揉按,欲热饮者,证属肝之气血郁滞,着而不行,以葱管、新绛与旋复花配伍成方,以升降肝肺,活血通络,方如旋复花汤。叶天士医案中还常以此方随症加归须、郁金、桃仁、泽兰之类,以治胸板着胀痛,收效良好。

升降脾胃,亦称升清降浊。叶天士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如常,则脾胃受纳运化功能正常,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随之旺盛。倘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便成中焦气机痞塞之病证,而见纳食不香,谷不少运,脘腹痞胀,呕恶呃嗳,大便不爽等症。

治宜升清降浊,升运脾气,降泄胃浊。具体选药配方,古代医家,各有风格。张仲景开治痞胀先河,以人参、炙甘草、大枣、干姜与黄连、黄芩、半夏为伍,以调和寒热,益气和,升清降浊,辛开苦降,开痞散结。张洁古创制枳术丸,以补气健脾的白术两份配降泄胃浊的枳实一份,以健脾消痞。李东垣擅长用风药(如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升清阳而鼓午胃气上行,同时配以枳实、厚朴、茯苓、泽泻、黄连、黄柏,以理气除湿泻阴火而降浊气。朱丹溪认为气血“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凡郁皆在中焦,是“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因此,主张升降中焦,以人阳明,气味雄壮辛烈,功能强胃健脾,开发水谷之气的苍术,配以血中之气药,功能下气的香附,两者相合,一升降,能散其郁,和其中,以致气血冲和,而诸郁得除,方如越鞠丸。叶天士针对胃呆滞而以益智仁、干姜与半夏、茯苓相配,以醒脾和胃;针对脾胃气阴不足而以扁豆、甘草、粳米与沙参、麦冬、石斛为,益脾气以助升运,润胃阴而使顺降。此法确有独到之处。

通降腑气,是为肠痹便秘之证而设。大肠为传导之官,当以气机通顺,大便得行为常。若肠腑痹阻,大便不行,则升降之气滞塞,浊气不得下降,影响清气不得上升。治当用升降气机法,以流通肠之气,恢复其传化之常。但用升降法以通降腑气,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配伍组方。如阳气内郁,木郁乘土而见手足不温,泄利下重者,张仲景以柴胡、炙甘草配伍枳实、芍药、薤白,以疏肝理脾,发越郁阳而通降腑气。若少阳兼阳明里实,而见胸胁满而呕,日晡发潮热,微利(阳明燥结)者张仲景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中用上升的柴胡配伍下降的半夏、芒硝,以和解泻下,通降腑气。又如里热实证而兼气血虚弱,而见下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拒按,神倦少气,脉虚等症者,陶节庵以硝、黄、枳、朴通降腑气;配枯梗宜肺以开上通下;同时配以参、归益气养血,方如《伤寒六书》黄龙汤。又如老年肾虚,而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者,张景岳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配牛膝、枳壳、泽泻下气泄浊;配升麻升清以降浊,方如《景岳全书》济川煎。用升降气机以通降腑气,一是要针对病因病机而选药配伍;二是应升降孰主孰次的问题,通降腑气,是以降为主,在降中少佐以升,以少升而促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394.html

分享给朋友:

“中医人体升降气机理论详解_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对于养生,一言概之 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认为的,一说《黄帝内经》,大家都很推崇,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医经典,《内经》中有几句话如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8月25日是出伏日,也意味着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今晚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下,出伏后的养生知识!    出伏后如何养生?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

中医养生的前景如何?

个人认为中医养生的前景很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非常非常好。 随着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每个人都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养生是这几年持续很有热度的行业,但是中医养生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医养生的疗效毕竟没有证实,中医养生只是一个赚钱敛财的项目,并非是造福群众的好事。所以培养中医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