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消瘰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慧百科1周前 (09-14)中医养生1

消瘰丸清润化痰,软坚散结。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消瘰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消瘰丸

一、古方简介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120g,牡蛎120g,贝母120g。

【功效】清润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痰核。颈项结核,累累如珠,久不消散,不红不热,按之不痛,或伴有潮热盗汗,舌红苔黄,脉弦滑或弦细。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扁桃体炎

【案例】某男,7岁,2000年2月15日来诊。患儿因发热2天,伴咽痛就诊,曾静脉点滴青霉素1天。刻下:发热,精神欠佳,纳食一般,咽红,扁桃体Ⅱ°肿大,有少许脓性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心、肺、胸部未见异常。辨证为风热乳蛾,治以清热疏风,利咽消肿。吾师处方:玄参、丹参、鸡内金各12g,牡蛎、枇杷叶、蒲公英各9g,浙贝母、柴胡、陈皮、桔梗各6g,甘草3g。日1剂,水煎分服。二诊:4剂后患儿热退,咽痛缓解,精神转佳,纳食增加,咽红,扁桃体I°大,无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前方去蒲公英,加玉竹9g,继服3剂,咽淡红,扁桃体肿大消散,病获痊愈[石宗珂.韩芳林运用消瘰丸的经验.官甘肃中医.2000,(6):4]。

【按语】扁桃体炎是小儿较常见的病证,中医学称之为乳蛾,多因风热外侵,肺气不宣,风热循肺经上犯,结聚于咽喉,也因风热失治或邪毒壅盛,致外邪侵里,里热炽盛,热毒之气不得越泄,由胃上攻,搏结于喉核,灼腐肌膜,咽喉肿痛而致乳蛾。其病理主要为热毒壅结,故用消瘰汤加味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泻火利咽,并佐以活血化瘀,理气消肿之剂,诸药合用,共奏奇效。

2.渗出性关节炎

【案例】某女,60岁,2002年9月就诊。腿痛2年余,今年入秋疼痛加重,继则左膝关节肿胀,行动受限,屡服西药效果不佳。检查时左膝关节抽出淡黄色积液38ml,确诊为渗出性关节炎。诊见:左膝关节肿胀、疼痛,形瘦体弱,舌苔白腻,脉沉滑。辨证为湿痹,属风湿闭阻,湿聚成痰,滞留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拟化痰祛湿,通络止痛治法。用消瘰丸加味,处方:玄参24g,浙贝母、苍术各15g,牡蛎、薏苡仁各30g,忍冬藤、黄芪各60g,川牛膝20g。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药渣布包,局部热敷。二诊:服药4剂,关节肿胀消退50%,疼痛大减,可扶杖行走1km。效不更方,继服4剂,症状消失而愈,观察1年再未发作[申宝山.消瘰丸加味治疗渗出性关节炎2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0):550]。

【按语】渗出性关节炎用祛风除湿之药而疗效不显著,若改用化痰之剂治之,往往可获佳效。根据“百病多有痰作祟”的理论,关节肿胀除有湿邪阻闭关节外,还可因湿聚成痰,因而选用消瘰丸治疗效果较好。消瘰丸是治疗“瘰病”、“痰核”之方。方中浙贝、牡蛎化痰散结,玄参滋阴解毒散结,三药合用,能使痰消结散。“久病多虚”,故配黄芪补气利水;石斛养阴生津,扶正祛邪;远志温化痰饮,使水行湿化而痰消;忍冬藤通经活络止痛;苍术燥湿健脾,堵绝生痰之源;苡仁、川牛膝渗湿于下,使湿从小便而去。诸药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化痰祛湿、通络止痛功效。

(二) 男科疾病

1.前列腺增生

【案例】某男,67岁,1998年6月20日初诊。诉排尿费力,淋漓不尽2年余,伴见乏力纳呆口苦,曾服用前列康及抗生素治疗效不佳。舌质淡暗,舌下脉络增粗, 苔黄腻, 脉弦涩而沉。B超示:前列腺增生, 大小约513cmx412cmx315cm。患者体态丰腴,嗜食烟酒。此乃痰湿之体,痰热内生,循经人络,日久由痰及血,痰瘀血结,影响膀胱气化,阻滞水道而成。治以清热通淋,消痰散结,佐以益气行瘀。方用消瘰丸加味,处方:玄参、牛膝各15g,浙贝、桃仁各12g,牡蛎、红藤各30g,水蛭、甘草、木通各6g,黄芪25g,黄柏9g。水煎。日1剂。二诊:服7剂后,小便较前通畅,精神好,纳食增加。因天气炎热,照上方减水蛭量至3g,制成丸剂,每服6g,日3次,同时戒烟酒,忌肥甘,半年而愈[陈金红.消瘰丸临床应用体会.四川中医.2003,21(10):92]。

【按语】前列腺增生多发于老年男性,多与肾气虚弱、中气不足、气滞血瘀有关,治疗大多以益气活血、清热通淋为法。医者体会,痰浊、瘀血、热毒瘀阻下焦,为本病之关键,所以治疗时在益气活血、清热通淋基础上,重点采用消瘰丸清化痰浊、软坚散结,佐以牛膝行瘀利尿、引药下行而收奇效。

2.睾丸炎

【案例】某男,45岁,2000年10月26日初诊。右侧睾丸隐痛伴右下腹抽痛3年余,3年前因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治疗,术后右侧睾丸肿大疼痛,经用抗生素治疗,肿胀减轻,时感隐痛,伴右下腹抽痛,并痛引及大腿内侧,稍劳加重,休息减轻,舌暗红,苔薄,脉沉弦。检查:阴茎及睾丸发育正常,右侧睾丸明显增大, 约为5.5cmx4cmx 3.5cm, 中等硬度, 触痛明显, 附睾无肿大, 精索增粗。诊断:右侧慢性睾丸炎。证属手术损伤,气滞血瘀,阻碍气机,水津不布,凝聚成痰,痰瘀互结,睾丸肿痛。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牡蛎(先煎)30g,浙贝母、玄参、丹参、柴胡、延胡索、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刘寄奴各10g,川楝子6g。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7剂,下腹部及大腿内侧疼痛明显减轻。上方加川牛膝、夏枯草各20g,续服10剂,下腹部不痛,右侧睾丸已有缩小,变软,无触痛,休养而愈[叶新潮,等.消瘰丸男科治验三则.现代中医药.2004,(5):41]。.

【按语】男性生殖腺功能虽为肾所主,但其位置均居于肝经循行路线之上,病变多见肿痛、瘰疬、痰核,属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痰火凝结之病机,故外科男性生殖腺疾病亦可用消瘰丸治疗。方中使用浙贝母,味苦性寒,开泄力强,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玄参,苦甘咸寒,养阴毒,清热散结;牡蛎,咸涩微寒,质重平肝,软坚散结。三药均属寒凉之品,相伍为用而具养阴清热,化痰消肿,软坚散结之效。

(三)儿科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案例】某男,8岁,2000年1月4日就诊。患儿双耳下肿痛1周,伴发热1天,曾在外院治疗,静脉点滴青霉素6天,双耳下腮部仍肿痛,并伴有发热,体温38℃,纳食差,大便干,查见:双耳下腮部漫肿,压痛明显,双侧腮腺管口明显红肿,咽红,无乳蛾肿大,舌质红,苔黄少津液,脉浮数。证属热毒蕴结,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处方:玄参、浙贝母、牡蛎、柴胡、丹参、桔梗、板蓝根、益母草、玉竹、鸡内金各9g,大黄3g。水煎服。并局部外敷自制铁箍散膏。二诊:2剂后腮肿明显减轻,发热消退,精神佳,纳食启,大便软。上方去大黄,再服3剂,腮肿完全消退而痊愈[石宗珂.韩芳林运用消瘰丸的经验.甘肃中医.2000,(6):4]。

【按语】流行性腮腺炎为儿科常见病,属中医学痄腮范畴。因风温邪毒循经郁阻少阳,少阳受邪,邪郁经脉,气血郁滞,运行不畅,热毒壅结少阳经脉,凝集局部而致。运用消瘰汤加味,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消肿并佐以养阴清热,泻火通下。壅滞既去,则毒解肿消,再用局部外敷之法,效果显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270.html

分享给朋友:

“消瘰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的相关文章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泡枸杞时加一宝,连喝7天,排出体内湿气,肝肾也会越来越健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枸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滋补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大,很多人都喜欢用枸杞泡水喝。有补肾、明目的功效。对于男性来说,长期喝枸杞子茶还可以强身健体。含有的多糖能够对我们的肝肾起到非常不错的保护作用,所以常喝枸杞茶,肾脏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对于养生,一言概之 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认为的,一说《黄帝内经》,大家都很推崇,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医经典,《内经》中有几句话如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2、天天吃药就是吃毒。病是吃出来的,还可以吃回去  3、脸绿说明爱喝酒、爱生气、脾气大。心脏不好脸发红。脾胃不和的人脸蜡黄。哮喘的人脸色煞白。肾衰竭的人脸色漆黑。    Teenager refuses Alcoho...

中医养生有用吗?

有些人自认对待中医比较客观的中立派认为,中医对急病重症存在不足,但在慢性病和养生方面还是很有用的。毕竟急病重症需要立竿见影的救命效果,比较容易验证,慢性病和保健养生耗时较长,靠人主观感觉就不那么容易区分是否有效了。 其实不管是急病还是慢病,还是长时间的总体状况,现代医学都有一整套衡量和评价的方法,总...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