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中药熟地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_熟地黄的用法用量

慧百科1周前 (09-14)中医养生1

熟地甘温,养血滋阴,补益肝肾,那么,中药熟地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熟地甘温,养血滋阴,补益肝肾,

能治虚劳,崩漏烦惊,发白眩晕。

(一)传统用法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人心、肝、肾经。功效为补血滋阴。

本品味甘性温,为补益肝肾之要药。不仅滋阴养血,且可益精补髓。

1.用于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及其他血虚证候常与当归、白‘芍、川芎等配伍。

2.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常与山茱萸、山药、五味子、龙骨等配伍。

(二)用量标准

煎服10~30克。

(三)使用注意

本品滋腻滞脾,故气滞痰多、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地黄分鲜、生、熟3种,均能滋阴生津,均运用于阴血津液亏虚诸证。

其中,鲜地黄清热凉血,止渴除烦之功较强;生地黄适用于阴液亏虚而有热者最佳;熟地黄以精血阴液亏虚偏寒者宜之。

(五)名医绝招

梁贻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凡阴虚、血少、精亏之证,均可用熟地黄。因为熟地黄性甘微温,可以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故补血以其为主。阳气虚非人参不可,诸经阴血虚非熟地黄不.可;又脐下疼痛属肾经虚,非熟地黄不能除;阴虚神散当以熟地黄聚而守之;阴虚火升,非熟地黄之重不足以降;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黄之静不足以镇之。熟地黄配发散药可发汗,配温剂可回阳。胎动不安可用熟地黄保之。

熟地黄性质滋腻,较生地黄甚之,有碍消化。故凡脾胃虚弱、气滞气郁、胸腹满闷、腹胀、痰多、便溏、风寒未解、瘀血未尽者,均不宜用。

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熟地黄20~50克,配伍枸杞子、丹参各15~30克,菟丝子30~50克,仙灵脾、人参、白术、山楂各10~15克,黄芪20~50克,当归、阿胶各6~15克,女贞子15~25克,何首乌10~30克,远志、陈皮各6~10克。

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熟地黄20~50克,配伍黄芪15~30克,当归6~10克,生地黄10~15克,川黄连、黄柏各30克,黄芩、山萸肉各20克,青黛6克,白花蛇舌草40克,陈皮10克。

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熟地黄15~50克,配伍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各15~30克,何首乌、白芍各10~30克,水牛角30~40克,牡丹皮10~20克,小蓟30克,甘草10克。

治消渴,以熟地黄40~50克,配伍山药30克,山萸肉10~25克,牡丹皮、苍术各10~20克,黄芪20~40克,玄参、丹参各15~30克,天花粉15~20克,生牡蛎20~30克。

治高血压眩晕,以熟地黄30克,配伍龟版、石决明、代赭石各30克,牛膝、钩藤、夏枯草、栀子各15克,珍珠母15~30克,丹参10~30克,红花4~10克,葛根10~20克。

治耳聋、耳鸣,以熟地黄40~60克,配伍山萸肉、山药各10~15克,牡丹皮、茯苓、柴胡、当归各6~10克,泽泻、石菖蒲、郁金、川芎各6~15克,牛膝、鳖甲、龟版各15~30克,蔓荆子10~20克,红花4~10克。

治幼儿脑瘫、癫疴以熟地黄20~30克,配伍山萸肉、牛膝各6~18克,鹿角3克,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各6~10克,川芎、牡丹皮各2~6克,全蝎2~5克,僵蚕3~10克。

治囟门迟闭,六味地黄丸加龙骨、牡蛎各10克。

治小儿便数,以熟地黄,配伍龙骨、牡蛎各10~20克,桑螵蛸6~10克,枸杞子10克。

治肝病,以熟地黄30~50克,配伍北沙参、枸杞子、麦门冬、当归、山楂各10~20克,川楝子6~15克,板蓝根、丹参各15~30克,山豆根、鸡内金各6~10克,土茯苓20~50克。

治久喘,以熟地黄20~30克,配伍生地黄15~20克,玄参6~15克,川贝母10~20克,桔梗3~6克,炙甘草3克,麦门冬、白芍各10~15克,当归6~10克,百合30克。

治月经不调或闭经,以熟地黄15~40克,配伍枸杞子、菟丝子、丹参各10~25克,山萸肉、女贞子、仙灵脾、巴戟天、泽兰、益母草各10~15克,当归、川芎各6~10克,柴胡、王不留行各3~6克。

曲竹秋(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熟地黄主治消渴、腰痛及肝肾不足之眩晕、遗精、遗尿、肾虚作喘、月经不调、血虚证。

中焦湿热,食欲缺乏者不宜用(因本品滋腻滞脾,同时常佐砂仁)。

治遗精、遗尿,以熟地黄15克,配伍山萸肉10克。

治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盗汗,以熟地黄15克,配伍枸杞子、淮山药各12克。

治月经不调,以熟地黄15克,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即四物汤)。

用于益精滋肾,补肺生津,以熟地黄24克,配伍地骨皮15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10克。

治阴虚阳亢之头晕、头痛、失眠,以熟地黄25克,配龟版30克。

刘柏龄(长春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熟地黄入肝经,补血养阴,为治血虚之要药。肝肾阴虚,水不制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遗精,常以熟地黄为主药。因此,凡因精血亏损所致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椎病、骨无菌性坏死、退行性改变者,均可以熟地黄治之。

但凡气滞痰多,脘腹胀闷,食少便溏者,则不宜用。

自拟“补肾壮骨地黄汤”主治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其方以熟地黄30克,配伍淫羊藿,肉苁蓉、怀山药、山萸肉、鹿角片、陈皮各15克,生牡蛎(先煎)50克,骨碎补20克,鸡血藤25克。

周炳文(江西吉安地区医院主任医师)

凡诸劳损导致的血亏阴虚,失血引起的各种血虚证,症见舌淡润有齿痕,脉虚大或芤散无根,或濡细无力者,非熟地黄配伍归、芎、芍之类不可;阴阳将脱者,非重用熟地黄不能救其脱。

本药其性黏腻,当需注意其可能壅滞脾胃而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故纳呆,脘胀者不能使用。

治各种虚脱证,如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外伤大出血,以及其他危重病出现的厥脱(休克),大汗不止,舌淡胖,脉微欲绝或芤大虚软,以熟地黄30克,配伍当归15克,红参、附子、麦门冬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5克。

.治久年咳嗽痰多,动则尤甚,气短欲脱,颜面水肿者,以熟地黄30~50克,配伍黄芪30克,红参、麦门冬、桑白皮、紫菀、杏仁各10克,五味子6克,麻黄3~5克,甘草5克。

治月经量多成流,持续不止,并见贫血貌者,以熟地黄30克,配伍当归12克,川芎8克,白芍、炒荆芥、川续断各10克,秦皮、白术各15克,黄芪20克。

杨友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

生地黄、熟地黄制炭后,功能养血补肾,治疗慢性泄泻、慢性崩漏下血,或其他出血证属精血亏虚者,滋而不腻,无碍消化之弊。实热证者禁用。

治崩漏下血、便血,以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各15克,加人胶艾四物汤中。

段亚亭(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熟地黄用于补血滋阴(血虚、阴虚)。脾胃虚弱,湿滞痰多,脘腹胀痛,大便稀溏者不宜用。

熟地黄配伍用量为3~30克。

治肝肾阴虚,配伍怀山药30克,甘草6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5克。

治月经不调,配伍归、芍、芎各15克(四物汤)。

治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呕血,鼻出血,配伍水牛角0.5克,赤芍、牡丹皮各15克。

治血热妄行、崩漏,配伍生荷叶、侧柏叶、仙鹤草、茜草各30克,艾叶15克,田三七粉1.5克。

(六)临床妙验

高血压病

豫北医专用熟地黄30~50克,水煎,连服2周,治疗本病,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下降,且脑血流图和心电图也有所改善(《熟地黄科研成果鉴定书》1980年6月)。

传染性肝炎

江苏新医学院,宁波市江北医院,以每日肌注地黄注射液(每支含生地黄12克,生甘草6克)2支,10日为1个疗程。共治传染性肝炎50例,其中41例症状及体征好转,肝功能接近正常,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另10例口服生地黄、甘草煎剂治疗,也获得一定疗效[《中药大辞典》(上册),《中草药临床应用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239.html

分享给朋友:

“中药熟地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_熟地黄的用法用量” 的相关文章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2、天天吃药就是吃毒。病是吃出来的,还可以吃回去  3、脸绿说明爱喝酒、爱生气、脾气大。心脏不好脸发红。脾胃不和的人脸蜡黄。哮喘的人脸色煞白。肾衰竭的人脸色漆黑。    Teenager refuses Alcoho...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为什么养生都是中医养生?

这个养生做得最好的是大圣高真。还留有经典,比如《道德经》等等。中医的养生效果,确实有很好的。前提是真正的中医。《黄帝内径》就是中医经典,依经典来看还是内修炼的养生效果真实好。要养生还得选择,修炼身心啊!借此再分享一下个人心得。我师父告诉我们玄微道宗有三大宗旨:德。因果。养生。德很好理解,就是道德,做...

养生才能保健。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最近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不但养生重脾胃,治疗疾病时更注重保护脾胃,因为人们都知道,人从出生后就要靠饮食,所以人们常说,人似铁,饭似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内经上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现在医疗科技发达,不用天天吃饭也没事了,不像以前不吃饭就得饿死,现在可以输液,或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