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中药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_茯苓的用法用量

慧百科1周前 (09-14)中医养生1

茯苓甘平,利水渗湿,白苓健脾,那么,中药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茯苓甘平,利水渗湿,白苓健脾,

赤苓利尿,茯神安眠,苓皮消肿。

(一)传统用法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胃、肾经。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本品味甘而淡,甘能和中,淡能渗泄,故有利水渗湿之效。脾虚湿困,食少脘闷,或痰饮内停等证多用之。

1.湿停水肿,小便不利偏阳虚者,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偏气虚者,常与黄芪、党参同用。

2、湿痰咳嗽·常与半夏、陈皮等同用。

3.脾虚泄泻常与白术、山药等同用。

4。惊悸失眠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

(二)用量标准

煎服10~15克。

(三)施治鉴别

赤茯苓功能清湿热、利小便,主治小便黄赤短少,淋漓不畅之症。赤茯苓用量为6~15克。

茯苓皮专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腹胀。茯苓皮用量为6~15克。(四)名医绝招曲竹秋(天津医科大学教授)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心悸、失眠而见舌淡胖有齿痕,脉濡滑,属脾虚湿盛者,必用茯苓。但阴虚燥热者忌用。

健脾利湿用茯苓,利水消肿用茯苓皮,养血安神用茯神。

治水肿,以茯苓30克,配伍泽泻10克。

治水湿内停,外有表寒所致水肿身重,小便不利,以茯苓30克,配伍猪苓15克,桂枝、白术各10克。

治痰饮、呕吐,以茯苓10克,配伍陈皮、竹茹各12克,法半夏、枳实各10克。

治小便淋浊不利,以茯苓15克,配伍车.前子12克。

治泄泻,以茯苓15克,配伍淮山药12克,白术、莲子肉、白扁豆各10克。

治失眠,以茯神.15克,配伍远志10克,炒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

治特发性水肿,以茯苓皮,配成五皮饮。

李莹(吉林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双下肢及足部水肿,按之凹陷不易起者,必用茯苓。但阴虚者不宜。

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利湿,茯神偏于安神。

茯苓配伍用量为10~50克。

治阳水之水湿浸渍型,茯苓50克;配伍猪苓、泽泻各20克。治阴水之脾阳虚衰型,茯苓30克,配伍大腹皮、干姜、白术各10克,附子5克。

治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茯苓20克,配伍党参、白术、甘草各10克。

治心悸、失眠,茯神30克,配伍朱砂0.5克,杏仁20克,远志10克。

茯苓皮,配姜皮、桑皮、陈皮、大腹皮为五皮饮,治多种疾病所致的水肿。

-赵忠仁(安徽滩溪县中医院主任医师)

茯苓的配伍用量为12~30克。

治肾气不足所致的水肿,茯苓、车前子、淮山药各20克,泽泻、.猪苓、牡丹皮各10克,山茱萸、熟地黄各15克,枸杞子12克,肉桂6克。

治脾失健运所致的水肿,茯苓、车前子、淮山药各20克,白术18克,陈皮、木瓜各10克,麦芽15克,大腹皮12克。

治脾胃不和所致的食欲缺乏,茯苓、太子参各20克,炒白术、麦芽各15克,木香、陈皮、法半夏各10克,川黄连、甘草各4克。

熊永文(陕西中医学院教授)

治疮疡中满,不思饮食,小便不畅,水肿者为茯苓临床应用指征。虚寒、滑精、气虚者不宜使用。

治脾不化湿,痰湿咳喘,茯苓12克,配伍法半夏、陈皮各9克,甘草5克(二陈汤)。

治脾虚而致短气倦怠,少食便溏,茯苓15克,配伍党参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成四君子汤;再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再加香附或木香9克,砂仁5克成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扶脾,行气止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229.html

分享给朋友:

“中药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_茯苓的用法用量” 的相关文章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这里是健康播报机,我是健康达人,带你一起科学养生!  在我们身边很多的女性朋友在平时都有爱喝水的好习惯,都知道喝水能够帮助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毒素垃圾的排出,对于美容养颜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水中加点料,养生效果可能会翻倍。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女人...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健康要从养生开始,那你知道中医养生的概论吗?中医帮你了解养生?

  对于养生,一言概之 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认为的,一说《黄帝内经》,大家都很推崇,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医经典,《内经》中有几句话如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你们对中医养生怎么看?

中医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自然养育万物,人只是其一,大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你怎么可以不敬重她,不回报她呢? 上医治未病,把所有可能导致生病的起因,都未雨绸缪地加以防范规避,这当然是最好的养身方法了。 养生贵在先养德,德在而正气存,正气长存,邪不可侵。养德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社会有益,如...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养生才能保健。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有情志养生、节气养生、体质养生、食药养生、运动导引养生、经络穴位养生等诸多方面,最近在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这也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供中医养生学等专业使用,从操作技术角度整理总结了针法调养技术(包括毫针、耳针、皮肤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