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_槟榔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槟榔功效行气消积,驱虫,利水消肿,截疟。那么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本品为棕榈科常绿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主要产于海南、福建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切片。生用或捣碎用。
【处方用名】槟榔、大腹子、大白、花大白。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行气消积,驱虫,利水消肿,截疟。主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水肿,脚气肿痛,疟疾等。
【临证运用禁忌】1.历代本草多认为,槟榔有损伤正气之虞,称为“泻至高之气”。故后天之本不足,脾虚胃弱,受纳与运化功效不佳,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入即饱或食后脘腹胀满,口不知味,甚至全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倦怠嗜睡,面色萎黄不华,消瘦,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等症者皆应忌用。对于脾胃虚弱所致之饮食积滞者也应慎用。
2.槟榔力专破气下行,故气虚下陷诸证,如中气下陷,临床表现为气短坠胀,脱肛下垂,子宫脱出,泄泻无度等症;心气下陷,表现为心悸怔忡,气脱汗出,面色苍白等症;肺气下陷,表现为气短气促,语声低微,大便失禁等症皆应忌用。
3.心腹痛无留结及非虫攻咬者忌用;症非山岚瘴气者亦不宜用。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而非肠道壅滞,宿食胀满者悉在所忌。4.泻后、疟后虚痢者切不可用。
5.孕妇口服可致胎儿畸形,故孕妇慎用。
【煎服方法注意】生用效佳,炒用力缓,又新鲜优于陈久者。可煎服或人丸、散剂。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用于行气消积利水;30~60克,用于驱绦虫、姜片虫。皆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我国南方各地有服食槟榔的习俗。近年有人发现,槟榔含有对人体致癌的物质,主要是槟榔中所含的水解槟榔碱、鞣质等,具有致突变作用,对胎儿有损害作用等。
2.槟榔味苦能降,味辛能散,温可通行,具有降气破滞,通行导滞,利水消肿及杀虫消积等多种功效。其应用虽然广泛,但皆不离开泄下降,破滞杀虫之功。多用于肠道寄生虫病,以泻下驱除虫体为其优点,尤为治绦虫之特效药物,常与南瓜子配用,其疗效更佳。本品对小儿宿食、消化不良,以及水肿等的疗效亦佳。生用效佳,擅长杀虫破积,行水消肿;炒用力缓,多用于治疗消食导滞;炒炭则增强消积治血痢之效。
3.槟榔同时也是食品,但不宜多食。从医学的观点来看,食用槟榔易形成牙结石,也容易造成牙根周围发炎、水肿、疼痛,并使结石越结越厚实,使得牙龈受损、红肿、化脓、牙外露等而产生牙周病变。其临床症状为张口困难、疼痛、麻木感、口腔黏膜变白及溃疡。嚼食槟榔,易使牙齿变黑、动摇、磨损及牙龈萎缩。药理研究认为,槟榔所含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会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细胞破坏,导致表皮细胞增生及变异现象,进而发生口腔癌,故不提倡食用槟榔。
4.槟榔具有很佳的行气作用,其作用部位在下腹部,若气滞下腹胀满不适,矢气不出时,用槟榔治疗就很合适。临床配伍莱菔子后,其作用更佳。两药作用相似,凡下腹部气胀为首选药物。我们常将此药与莱菔子同用以达到消胀之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