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正文内容

老中医治疗胃痈医案大全

慧百科2周前 (09-12)中医养生1

胃脘痈即胃脘痈,是指胃体生痈,症见上腹部中下脘疼痛为主的疾病。属内痈之一。胃痈怎么治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老中医治疗胃痈医案大全。

胃痈

俞道生医案

湿热蕴遏阳明,败坏胃中气血,失其下行为顺之常,反上逆而注于肺,咳呛浊痰,吐紫黑之血,其气亦臭,盖胃体生痈,连累于肺也。脉弦数,舌黄黄,午后寒热,头汗淋漓,证属胃痈,非轻恙也,暂拟清化。

姜汁炒川连1.2克,制半夏6克,酒大黄9克,冬瓜子24克,桃仁泥9克,薏苡仁15克,白杏仁9克,块茯苓9克,生紫菀4.5克,碧玉散12克,(绢包),枇杷叶五片(去毛绢包),鲜竹茹9克,(后二味煎汤代水)复诊:呕吐止而血清,身热减而汗少,咳呛依旧频频,痰尤腥臭,可知胃中湿浊蕴热上熏于肺,肺失肃降之司,湿为粘腻之邪,挟热则尤易升腾,一时最难清彻,势使然也。脉滑细数,右盛于左,舌苔黄化薄。昨进大黄黄连泻心汤,参人理肺之品,颇合病机,再宗原法化裁之。

处方同前,除酒大黄、桃仁、紫菀、碧玉散、枇杷叶、鲜竹茹,加炒黄芩4.5克、制川朴4.5克、炙知母4.5克、旋覆花6克(绢包)、鲜佛手4.5克、益元散12克(绢包)。(《俞道生医案》)。

余景和医案

福山塘谢姓,年逾知命,不咳嗽,吐脓血不甚臭。余曰:此胃痈也。成脓之后,速达于下。用《千金》苇茎法,去苇茎加瓜蒌、丹皮、酒制大黄、甘草,服后大便下脓血甚多。后进冬瓜仁、苡仁、丹皮、甘草、白术、橘白、生扁豆、石斛、竹叶等,待脓尽,服扶胃清热十余剂而愈。(《诊余集》)。

王旭高医案

热在中焦部分,时吐红痰带臭,不甚咳嗽,病在于胃,有留热伏于中宫,法当清泄。犀角,射干,桃仁,当归,薏仁,冬瓜子,连翘,银花,川贝,大黄,元明粉。

再诊不咳嗽,但吐红痰如脓,自觉灼热,在于胃脘之中,及三月,非肺痈也,乃瘀热留于胃中也,当以清化。

当归,薏仁,冬瓜子,沙参,连翘,川贝,石斛,银花,赤小豆,芦根。

三诊吐痰如脓已止,脘中之热已退,时觉微寒微热,余火未清,仍从前法加减。

党参,当归,薏仁,杏仁,沙参,冬瓜子,丹皮,黄芩,甘草,茅根,芦根,赤小豆。

诒按:此病得力在第一方,故知其非肺痈,然红痰如脓而臭,究与脘痈无异,作胃脘痈治,当不致误。(《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

其他医案

柳丹阳,寒热类疟,中脘穴隐痛听信,最扼要处。微肿,不咳嗽,咯吐脓血听按。与肺痈有别即此,是胃痈也,脉沉而数。仿立斋壮胃气为先法。

川石斛,谷芽,米仁,黄芪皮,冬瓜子,冬桑叶,蒌仁,橘皮屈田泾,中脘穴肿痛不可忍,此食积与七情之火互结阳明,不得宣通,成痈有兆,拟理气消积,以冀痛减。

半夏曲,槟榔,青皮,葛根,大麦仁,范志曲,厚朴,蒌皮,草果。

姜枫桥,寒热延久,胸脘隐痛不已听按,此以位言,系食滞阻气不宣,并无咳嗽听按。此以病宮,呕吐脓血,酿成胃痈矣。误认肺痈,愈治愈剧。尤恐毒气内攻肠胃,其害非浅。

沉香,焦曲,枳壳,槟榔,陈皮,厚朴,瓜蒌,蔻壳,大麦仁。

张绍兴,脘痛作呕,寒热不解。此热阻胃口,须防成痈、煨葛根,槟榔,草果,青皮,厚朴,青藿梗,瓜蒌仁。

[附]熨方

江枳壳,枳实,麸皮,酒药。

上药为末,共炒热,绢包熨痛处。

韩,酒湿类聚,例以分利。诊脉微,阳气已败,湿壅生热,致胃痈脓。清热则阳亡即死。苓术运中祛湿,佐附迅走气分,亦治湿一法。

茯苓,熟附子,生白术,左牡蛎,泽泻,车前子。

[附论]胃痈一症,《内经》、《甲乙经》、《东垣十书》、《冯氏锦囊》、《金匮要略》、《立齐医案》、《丹溪心法》、《外科正宗》诸书,论症论脉已详,毋须琐述。然能识症知脉者甚少。《内经》曰: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甲乙经》作沉涩,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子胃中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脉息微茫,最难辨别。鄙见内痈,隐而不见,手不能近,所为至难。若全凭脉息,指下辨明,七尺之躯,九分之脉,能分内痈,非易谈也。惟《内经》云,本经募原隐痛浮肿,即为何痈。如此辨之,稍有二三分把握,然到此,痈势已成。经云,六府不和,留积为痈,壅遏不通则热,热胜则肉腐为脓。惟胃之为痈,更甚于他府。经云,胃为之市,百物聚集之所。《太素》曰:胃者太仓也,咽、大肠、小肠、膀胱,胃之间里门户也。市仓所积,赖脾气之运。间里门户,转运通调,太仓不致壅塞,市不致阻滞。胃实则肠虚,肠实胃虚,更实更虚,气得上下,自然无病。经云:饮食不下,肠塞不通,邪在胃脘也。鄙意思之,致胃脘痈者,各有其因,或酒湿壅热,或浓厚太重,或热药过度,或七情郁火,或饱食奔走,或饱食喜卧,或扰嚷动怒,俱可热郁气逆,壅塞成痈。胃为人之根本,人以胃气为先,饮食药饵。若有不宜,无不先伤于胃,胃属中虚,两头门户最小,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物聚类杂,最易壅塞。胃痈有上下之分:壅于贲门,脘中阻硬成脓,则吐脓血;壅子幽门者,近脐隐痛,成脓则便脓血。治胃痈之法,将成之时,以通气消积为先。六府以通气为补,通则壅去,先保其不成。如热胜已经成脓,以清热排脓达下。清热则保其未受伤之地,攻下脓血,不致溃腐肠胃.脓溃之后,保养胃气为先。倘胃气一败,饮食渐减,药杂运化,延成危症.若胃脘穴外生痈高突,按之有脓,即用火针。或用刀卧而刺之,使脓从外泄,不致内溃里膜,腐烂藏府。若酿脓日久,穿膜腐肠,多致不救。今辑七方,未成脓之前,理气攻积,一法也,已成脓之后,壮胃气,一法也,湿壅生热,运中祛湿,一法也;胃痈初起,外熨温通,一法也;其余排脓、清热、攻积、消滞、达下诸方,有群书可考,不惮烦言矣。(余听鸿志)[附治案]余叔岳祖陈顺贵,年五十余,是日家中会期,将衣饰向孟河典中质钱七八千,负之奔归,约十二三里,到家正会酒坐席,负重狂奔之下,腹已饥饿,酒肉杂物,大啖之后,饮食加倍,肠胃已伤,饱食迎风卧后,觉胃脘气阻不爽。停数日,胃脘隐痛,即就马培之先生诊之。曰:胃脘痈也。服药数剂,渐高大。培之先生日:脓已成。再服内托等药数帖,脘中如覆碗,即将火针刺之,插以纸捻,过一宿,拔出纸捻,泄脓碗余。后服壮胃化湿生肌等药,调理两月而愈。(余听鸿注)福山塘谢姓,年五十余,不咳嗽,吐脓血不甚臭。余曰:此胃痈也。成脓之后,速达于下。用千金苇茎法,去苇茎,加瓜蒌、丹皮、制大黄、甘草。服后大便下脓血渐稀,后进冬瓜仁、苡仁、丹皮、甘草、白术、橘白、生扁豆、石斛、竹叶等。待脓尽,服扶胃清热十余剂而愈。听志和按:胃痈、胃脘痈,本有两种。胃脘痈生于中脘穴皮里膜外,气血壅塞肌肉之中。胃痈生于胃之上口或下口,在贲门幽门之间。饮食不节,膏粱厚味壅热,或饮食过饱壅塞,不能展舒化热,皆能成脓,治法保住里膜为要务。胃脘痈成脓者,即速用针刀开之,脓泄于外,勿使内溃。胃痈成脓,即速排脓达下,勿使外溃。始终能护住里膜不穿,虽重可以挽回。若里膜一破,多致不救。(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

薛立斋治一膏粱之人,寒热作渴,不时咳吐,口内血腥。又五日,吐脓血,皮毛错纵。用射干汤四剂,脓血已止,但气壅痰多,以甘桔汤二三剂而愈。

一男子用射干汤之类乍愈,但气喘体倦,发热作渴,小便频数,用补中益气加山药、山茱萸、麦冬、五味。时仲夏,更以生脉散代茶饮而愈。

一老妇素味厚,吐脓已愈,但小便淋沥,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昧及加减八味丸而愈。膏粱之人,初起清胃散亦可用。

江应宿治上舍汪中宇患喉肿,不进饮食,腹中不饥,但日饮清茶数盏,召予视之。诊得气口紧数,此胃痈也,脓已成,宜引下行。(可法。)投以凉膈散,稍稍利一二度,次早吐脓血,再服射干汤一剂,即知饿索饮食,六剂全愈。(《名医类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hmseo.cn/9008.html

分享给朋友:

“老中医治疗胃痈医案大全” 的相关文章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女人每天坚持黄芪泡水喝,5个好处可能不请自来,若你爱喝,恭喜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这里是健康播报机,我是健康达人,带你一起科学养生!  在我们身边很多的女性朋友在平时都有爱喝水的好习惯,都知道喝水能够帮助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毒素垃圾的排出,对于美容养颜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水中加点料,养生效果可能会翻倍。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女人...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出伏后该如何养生?

  8月25日是出伏日,也意味着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此时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养生调理呢?今晚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下,出伏后的养生知识!    出伏后如何养生?  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养生你真的懂吗?这些全靠“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人都讲究“养生”,可是这养生你真的懂吗?不只是食物,睡眠这些调整好,你的身体是不是在健康的范围内你知道吗?养生要看起居、季节等等一些,你的真的明白,还是跟风呢?快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起居养生。  睡眠,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中,人...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30个养生小妙招,做到这些身体健康,疾病全消!

  1、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2、天天吃药就是吃毒。病是吃出来的,还可以吃回去  3、脸绿说明爱喝酒、爱生气、脾气大。心脏不好脸发红。脾胃不和的人脸蜡黄。哮喘的人脸色煞白。肾衰竭的人脸色漆黑。    Teenager refuses Alcoho...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十常养生法,养生好方法 收了吧!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特别适合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和老在办公室坐着伏案工作的人~                ...

中医关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形神一体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的基本观。通俗讲,人有物质身体,同时有元神存在,这才能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形为神之府,神为形之用,二者密不可分,而元神对物质身体具有统领、驾驭作用。所以,养生包括两部分内容:养身,养神。养身很重要,养神更重要。如何养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