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按摩哪个部位能止痛图解_痛经按压哪个位置有效缓解疼痛
凡在月经周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痛经按摩哪个部位能止痛。
一、概述
其中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称为继发性痛经。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或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又可因素体虚弱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原因多与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痛经发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为主证,疼痛一般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数小时,月经开始后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历时1~2小时到2~3小时不等。表现为下腹痛或腰骶部疼痛,常为阵发性绞痛,严重时可放射到股前内侧,少数延伸到膝下或腿后部。有些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晕厥,虚脱等症。
二、中医按摩治疗
【定穴】
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等穴。
【取穴】
胸腹部的关元、气海、脾俞、胃俞、肾俞;下肢部的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三里: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简便取穴】
关元: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条直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即是此穴;气海: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联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血海: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三阴交: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内踝尖上四指,胫骨内侧缘后一指;足三里: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示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是;脾俞: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1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11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十一胸椎棘突,再往两边两横指处;胃俞: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1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12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十二胸椎棘突,再往两边两横指处;肾俞:俯卧位,两腰骨髙点平第四腰椎,冋上数2个腰椎,向两侧排开两横指即是。
【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
2.用手掌拂摩小腹(摩法方向逆时针,腹部移动方向顺时针,手法要求深沉缓慢)。
3.同时配合按揉关元、气海穴,时间约10分钟。
4.患者仍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体侧。
5.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穴,每穴约2分钟。
6.患者俯卧位,医者坐或立其体侧。
7.用拇指侧端或螺纹面平推腰部脊柱两旁,重点在肝俞、脾俞、肾俞穴,每穴1~2分钟。
8.最后用手掌摩擦督脉八髏穴,以透热为度。
【疗程】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即可痊愈;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全部消失。
三、反射区按摩治疗
(一)面部反射区按摩治疗
【反射区】
子宫、肝、脐(见图7-6)。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放松紧张情绪,医者坐于患者头侧,在施术部位均匀涂抹按摩介质。
2.医者用手掌拂摩和拇指平推患者面部,反复20~40次,使面部放松并产生温热感。
3.用中指按揉子宫区,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按揉3~5分钟,至局部产生温热感
4.点按子宫区,以患者适应为度,且应逐渐加力,手法做到柔和渗透,以患者面部反射区上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度。
5.点按肝区、脐区,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点按3~5分钟,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
6.重复上述步骤2,医者用手掌拂摩和拇指平推患者面部,反复20~40次,做面部放松,结束治疗。
(二)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
【反射区】
肾上腺、脾、肝、肾、子宫、生殖腺、腹腔神经丛、下腹部、输尿管、膀胱(见图7-7、图7-8、图7-9、图7-10)。
【操作】
1.在全足均匀地涂抹上按摩介质,如凡士林等。
2.全足放松操作:
(1)双手轻握足内侧、足外侧,从踝部至脚趾3~5次。
(2)两手握足,两拇指相对于足底,其余四指握足背,两拇指相对,由足跟推向脚趾,手法轻柔,操作3~5次
(3)两手交替轻轻拍打足背,至足背微微发红为度。
3.检查心脏反射区,随时了解心脏的状态。
4.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3个反射区,这3个反射区被称为“基本反射区”,促进排泄系统的功能,将体内有毒物质和代谢不良产物排出体外
5.用拇指点按肾上腺、脾、生殖腺反射区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
6.用拇指由外向内平推肝、肾、子宫、生殖腺、下腹部反射区,推10~20次。
7.用拇指由外向内按揉腹腔神经丛,持续3~5分钟
8.重复上述步骤4,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3个反射区,促进治疗后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尽快排出体外
9.重复上述步骤2,再次进行全足放松操作,结束治疗(1)双手轻握足内侧、足外侧,从踝部至脚趾3~5次;
(2)两手握足,两拇指相对于足底,其余四指握足背,两拇指相对,由足跟推向脚趾,手法轻柔,操作3~5次;
(3)两手交替轻轻拍打足背,至足背微微发红为度。
【作用】
通调气血。
【注意事项】
1.按摩之前要选择恰当的体位,即患者感觉舒适放松,可维持较长时间,又有利于医生的手法操作。
2.按摩操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轻一重一轻”的原则,即前后1/4的时间手法刺激量轻一些,中间一段时间手法刺激量相对重一些,体现出定的轻重节奏变化。
3.操作过程中有多种手法,操作时需要经常变换手法的种类,所以要求操作者手法变换自然、连续不间断。
四、病例
吴某,女,32岁,2009年11月8日初诊,主诉:痛经2年,近半年加重而来诊。两年前月经期受凉致痛经,近半年痛经加重,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质黯红,苔白,脉弦。诊断:痛经。辨证为寒凝瘀滞证。治疗方法:取穴: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用摩法治疗小腹(摩法方向逆时针,腹部移动方向顺时针,手法要求深沉缓慢),同时配合按揉关元、气海穴,时间约10分钟。2.患者仍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体侧,用按揉法分别施治于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穴,每穴约2分钟。3.患者俯卧位,医者坐或立其体侧,用一指禅推法治疗腰部脊柱两旁,重点在肝俞、脾俞、肾俞穴,每穴1~2分钟,或用滚法在腰脊两旁治疗,约5分钟,然后再按揉上述穴位,每穴2分钟,最后用擦法擦督脉八鬱穴,以透热为度
治疗1次后患者即感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至月经来潮,未出现痛经。
【疗程】
10次1个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个疗程;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全部消失。
五、还可以这样做
(一)家用食疗方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温经通脉,化瘀止痛。主治妇女寒性痛经症。
(二)家用小偏方
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克,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半夏、生姜、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此方温经散寒,祛瘀养血。适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痛经
(三)自我保健
1.患者仰卧,两下肢屈曲,腹肌放松,一手掌心贴小腹部,另一手按其手背上,做摩小腹法(顺时针方向为佳)约2分钟
2.一手拇指紧贴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穴处做按揉,每穴2分钟。
3.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至发热为止
六、医嘱
1.注意饮食起居,不贪食生冷、寒凉、油腻之品。经期避受风寒,忌冒雨涉水。
2.注意调节情志,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月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